Skip to main content
六十歲感言
與人類學的緣 孩提時代,祖父孫炳起講述歷史故事,種了進史學的因。以第三志願考進東 海大學歷史系,呂士朋先生教中國通史,介紹了張光直先生的古中國考古學,王曾才先生代買看後,對考古學發生興趣。當年暑假,黃定安先生(誠正小學同學)鼓勵 轉台大,胡平生先生(黃埔幼稚園、誠正小學同班同學,省立鳳山中學、東海大學 歷史系,臺灣大學大學部、碩士班同校,臺灣大學男一宿舍 102 室室友)借了他同 班洪金富先生的考古人類學導論筆記,報考轉學考試,入了考古系。
大二上了宋先生的史前史,陳奇祿先生的考古人類學導論、原始藝術討論,芮逸夫先生的民族 學,王曾才先生的西洋通史,陳捷先先生的中國現代史,宮本延人的日本考古學,及陳鼓應先生的理則學。大三選了楊希枚先生的體質人類學,李濟先生、許倬雲先 生的中國上古史,宋先生的田野考古,芮逸夫先生的中國民族誌,李亦園先生的原始宗教,陳奇祿先生的台灣民族誌,和徐伯鶚先生的非洲研究。大四學了高去尋先 生的中國考古學,陳奇祿先生的人類學史,衛惠林先生的民族學田野方法實習,宋 文薰先生的東亞考古學,與朱寶唐先生的北美民族誌,畢業論文由宋文薰先生指 導『臺灣東海岸史前遺物之分析整理:麒麟巨石遺址石器與陶器之分析整理』。研究所上了宋文薰先生的考古學名選讀,李濟先生的殷虛專題研究,孔德成先生的 中國古器物學,和彭襄先生的法文,論文為『魚池鄉的史前文化』,由宋文薰先生 指導。
在東海歷史系的一年,十分用功,重心在中國通史上。平常各科都下了相當 工夫,待考試來時書唸不下去,充分體會「不考不玩,小考小玩,大考大玩」。考 古系大學時期,很受連照美小姐照顧,常被研究生黃逢仙學姐,邀去她們大學班的 活動。大二獲教育部中國文化自然科學獎學金。大三突然開竅,有了自已的思想, 學習先懷疑再印證。任學會副總幹事,系所同學支持共遊頭城、礁溪、蘇澳的活 動。畢業論文,由連姐介紹宋先生推薦,得東亞文化研究獎學金。大四被選為班代 表,全班同學幫忙,於學生活動中心,和研究生尹建中、繆晶珍,舉行脫俗節簡的 茶會謝師,贈送畢業紀念冊給老師。唱了首正流行的電影主題曲 To Sir With Love,建中兄清唱了平劇二進宮。畢業紀念冊曾說,大學生活沒有遺憾之語,有「我歌我唱樂陶然」之感。
進考古系後由士朋師推薦,暑假在民族所幫所長凌純聲先生抄汎太平洋研究 稿件,並參加了宋文薰先生的麒麟巨石遺址的發掘。到宋先生家毛遂自薦的參加新 庄子的發掘,是個因。與凌先生很投緣,有時被邀到他家談話,每次至少三小時。 談政治、國事、學界,十分相應,凌師母不時為我們倒茶。凌先生有心培植,卻婉 拒了他。後來他送了個人的一套民族所期刊與專刊,助筆者做研究。在麒麟遺址發 掘,有天隨林朝棨先生作調查。跟他在山坡上奔走,雙腿酸痛。患關節炎的他,在用釘槌敲打關節後,又繼續行走,慚愧又敬佩。參加麒麟巨石遺址發掘後,未能立刻到胆鳗再向宋先生學習,主要是當時才在民族學研究所做助理。卻到宋先生 家,推薦了臧振華。與臧振華,同樣地,沒應宋先生希望:長濱文化發掘完了才服兵役。
民國五十九年八月參加長濱八仙洞的崑崙洞、潮音洞的工作。因宋先生教導 的「入境問俗」,在成功吃了生魚片,嚐了阿美族沒料的竹筒蝸牛肉,在長濱吃過老鷹肉,學了阿美族的敬酒方式。忘不了,在長濱,宋先生和我們,在下工後,從山上回住處路上的快步較勁。在田野期間,宋師母很照顧我們,每天給大家吃維他命C。幫逸夫師整理中國民族誌課統的書目,學了他治學的精神。用士朋師介紹的準備考試法,由逢仙姐查背出的摸擬考題的答案,夜宿凌 先生研究室,去準備研究所考試。鑑於高一屆學長研究所考試全軍覆沒,鼓勵同班 同學努力,結果四位參考四位被錄取,成了榜首,陳茂泰、臧振華名列二三,張梅 華居第五位。服兵役時,才被告知大學畢業考古系班上第一名。第二名是廖錦姬小姐。
原依高去尋先生以『楚的物質文化』為碩士論文。濁大計劃開始前,曉梅師 勸參加該計劃,張光直先生支持由宋先生指導,以考古調查結果為論文,而有了『魚池鄉的史前文化』一文,並改寫發表在史語所專刊七十、濁大考古專輯。上孔德成老師的中國古器物學時,與何勛堯先生認識,被邀到省博館人類學組整理考古和民族的標本,介紹了臧振華一起於暑假在那打工。論文口試,接受石璋如先生對 地圖比例的指正,卻非常不滿無理、甚而不相關的挑錯。
研究所畢業後,放棄士朋師、凌純聲先生推薦,到彰化教育學院任教的機 會,專任濁大計劃考古組助理研究員,並在東海大學兼課,發掘了十八張、莊後 村、山腳、龍泉村、洞角、長山頂諸遺址,拍了草鞋墩、洞角、長山頂發掘的 Super 8 無聲記錄影片,並赴信義鄉地利、雙龍、合流坪調查,拍了布農族打製石 器的 Super 8 無聲影片。並由何勛堯先生校稿,發表了這些遺址(十八張由小山修三寫報告)的報告於台灣省立博物館的期刊季刊上。
衛惠林師,在田野民族學方法課 程時,提及,報假帳是他頭痛的事。參加計劃前,回答張光直先生的有什麼問題 時,曾說擔心報假帳,張先生說:「你要學習」。幼年複雜的家庭,養成喜歡與世 無爭、閒孤雲野鶴的生活,張先生勸說:「應該加入派別,不應逃避」!
羅世長先生描寫學士論文原圖,曾振民先生拍碩士論文陶石標本描繪原圖, 呂理政先生描繪龍泉村人架原圖,劉育才、林朝棨先生鑑定石器質地,鄧國雄、黃 朝恩先生、張瑞津小姐測繪洞角、長山頂探坑分布地形圖,林重光測繪了莊後村、 山腳、龍泉村探坑分布地形圖,何傳坤先生拍攝頭社、日月潭的幻燈。於魚池鄉的 考古調查和洞角、長山頂發掘期間,煩擾了在集集的孫寶山堂哥嫂。
宋光宇先生以翻譯的文化人類學稿,助在東海的教學。席汝楫老師與士朋 師,在東海社會系和歷史系照顧關懷過。教了文化人類學,社會與文化,人類學導論,中國民族史。學生張宏治、王秋寅、黃偉民、馮以文協助了合流坪調查。謝世 忠、呂銘龍、羅添秀測量少許石器標本。黃榮和安排,劉迓義、馮以文協助拍攝了扶箕的影片,由於教社會文化一課的因緣拍了兩次松柏坑童乩的影片,分由學生陳 堅、呂銘龍相往。在這四年中,北上到台北,黃士強先生一直誠懇相待。來美前,在平生宿舍和銘龍住處借住。
由曉梅師、逸夫師與張光直先生當年的推薦,一九七七年八月廿六來美,在 Indiana 州 Muncie 的 Ball State University 人類學系,再拿了人類學碩士,Dr. Ronald Hicks 指導論文,是莊後村、山腳、龍泉村報告的英文版;接觸了電腦考 古,也曾參加該州的搶救考古。電腦碩士論文是電腦考古方面的,用程式處理考古資料,Dr. Clinton Fuelling 為論文指導教授。在該校的社會科學博士論文,是以軟體資料庫處理 Upper Wabash Drainage 的考古資料,Dr. Dwight Hoover 指導。這兩個學位 M.S. Ph.D. 的論文業已在臺灣省立博物館的季刊半年刊上發表。同時,在為 逸夫師八十壽誕的文集,用 Lotus 與 dBase 處理龍泉村、洞角長的資料。
奇祿師曾幫助進省立博物館的人類學組,後來該組又出缺,勛堯兄希望再幫忙,卻被人說「他沒興趣」。士朋師、曉梅師、查良釗、段昌國(東海大學歷史系 同班及室友,臺灣大學大學部、碩士班同校,臺大男一宿舍 102 室室友)都曾幫忙過專任東海歷史系,卻沒因緣。在美期間昌國仍不時幫忙返台,士朋師仍願幫忙東海歷史系的專任,逸夫師希望助史語所廿四史電腦化,莊英章先生邀入民族所,屈慧麗小姐力邀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,過河卒子不想返台,弗了他們的盛情美意。在臺專職的不順,主要是被人破壞及某君未盡朋友之義。
在 Ball State 唸書時,學生張劍英,好友李元青博士資助部份生活費唸人類學碩士,寶山哥、傳坤、在校的同學鄭達觀、高源令、楊佑仁、陌生的、外交部芝 加哥大使館的、楊士誠先生均慷慨解囊,助筆者完成電腦碩士學業。後都還了債,卻欠了人情。Bracken 圖書館 Phyllis A. Harland 小姐,提供了三年多的助理獎學 金,並辦了電腦 M.S. 畢業宴會。教打製石器課的同學 Donald Cochran 潤飾論文稿,及支持以論文寫作換取博士獎學金。徐匡樑博士與師母特別照顧,曾短期免費住他們的學生公寓。
愧對光宇在學生前的嘉評。一九八八年暑假返臺時,受邀與陳玉美小姐、劉益昌先生聚餐,曾談及想寫 臺灣考古學史。也與周崇德先生和建中兄分別進過餐。建中兄曾希望日後有緣回系 客座。宋先生感覺見到自信很強的一個人了。
在臺學生王明、世忠,胡木蘭、劍英二位及他們班上同學,和在頭社調查做 響導的,林明會先生,多年都在關懷。大學同班錦姬、李芬蓮小姐保持連繫鼓勵,幾年和茂泰聚於加州洛城,為他返台在民族所任職高興。逢仙姐不時鼓勵,也於加 州洛城見過面。傳坤、勛堯兄來加州洛杉磯,提供西來寺寶藏館、寶貴的展出維護 意見,慧麗也郵寄古物保存資料轉給該館。「人生富貴花間露,紙上功名水上浮」!一些師長業已作古,對於上述提及 的人士和未提及者,都誠懇地萬分感激,並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高興。對於得罪的師 長友朋學生,也衷心地請求原諒。過去的惡緣就此畫下休止符,希望與大家永結善 緣!引太虛大師謁結尾:『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剎那生滅間,不生亦不減』。
發表的一些人類學的文章
魚池盆地的史前文化,22-23 頁,人類與文化創刊號,臺大考古人類學會,臺北, 1972 年 10 月。
魚池鄉的史前文化,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七十、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 流域考古調查報告,頁 303-326,張光直編,六十六年五月,臺灣,臺北。
洞角與長山頂試掘報告,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廿五卷 73-142 頁,中華民國七十 一年。
莊後村龍泉村山腳遺址試掘報告,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廿卷 197-244 頁,中華民國六十六年。
電腦在考古研究的實際應用—現在與將來,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廿五卷 235-260 頁,中華民國七十一年。
dBASE III 與 Lotus 123 對考古學的應用,1-70 頁,人類學研究:慶祝芮逸夫教授 九秩華誕論文集謝世忠、孫寶鋼主編,南天書局,民國七十九年三月,臺灣,臺 北。
幾個原始部落社會控制的例子,東海社會學刊第六期 73-75 頁,東海大學社會系,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六月,臺灣,臺中。
一個民間扶鸞的描述,東海社會學刊第八期 18-21 頁,東海大學社會系,一九七六 年六月,臺灣,臺中。
再談童乩,東海社會學刊第九期 6-9 頁,東海大學社會系,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六月,臺灣,臺中。 樹祭:汎靈崇拜的一種,家鄉雜誌,六、七月號,第一卷第四、五期,24-27 頁,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,臺灣,臺中。
靈媒---童乩,家鄉雜誌,六、七月號,第一卷第四、五期,24-27 頁,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七月一日,臺灣,臺中。
土地公:民間供奉的福德正神,家鄉雜誌,九月號,第一卷第七期,60-61 頁,中 華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一日,臺灣,臺中。
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s in Archaeological Study: Survey of Computer Use and Seriations,Quarterly Journal, Taiwan Museum 35(1,2):1-74, June 1982.
Scapula System: A Computerized Retrieval System for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the Upper Wabash Drainage,Quarterly Journal, Taiwan Museum 38(1):1-41, June 1985.
Scapula System: A Computerized Retrieval System for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the Upper Wabash Drainage,Quarterly Journal, Taiwan Museum 38(2):159-222, December 1985.
源自寶鋼二零零六年四月六十歲生日於美國加州洛縣哈崗
慚懺優婆塞孫寶鋼 二零一八年一月四日 加州河濱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