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二零零六年四月生日六十歲感言

六十歲感言 與人類學的緣 孩提時代,祖父孫炳起講述歷史故事,種了進史學的因。以第三志願考進東 海大學歷史系,呂士朋先生教中國通史,介紹了張光直先生的古中國考古學,王曾才先生代買看後,對考古學發生興趣。當年暑假,黃定安先生(誠正小學同學)鼓勵 轉台大,胡平生先生(黃埔幼稚園、誠正小學同班同學,省立鳳山中學、東海大學 歷史系,臺灣大學大學部、碩士班同校,臺灣大學男一宿舍 102 室室友)借了他同 班洪金富先生的考古人類學導論筆記,報考轉學考試,入了考古系。 大二上了宋先生的史前史,陳奇祿先生的考古人類學導論、原始藝術討論,芮逸夫先生的民族 學,王曾才先生的西洋通史,陳捷先先生的中國現代史,宮本延人的日本考古學,及陳鼓應先生的理則學。大三選了楊希枚先生的體質人類學,李濟先生、許倬雲先 生的中國上古史,宋先生的田野考古,芮逸夫先生的中國民族誌,李亦園先生的原始宗教,陳奇祿先生的台灣民族誌,和徐伯鶚先生的非洲研究。大四學了高去尋先 生的中國考古學,陳奇祿先生的人類學史,衛惠林先生的民族學田野方法實習,宋 文薰先生的東亞考古學,與朱寶唐先生的北美民族誌,畢業論文由宋文薰先生指 導『臺灣東海岸史前遺物之分析整理:麒麟巨石遺址石器與陶器之分析整理』。研究所上了宋文薰先生的考古學名選讀,李濟先生的殷虛專題研究,孔德成先生的 中國古器物學,和彭襄先生的法文,論文為『魚池鄉的史前文化』,由宋文薰先生 指導。 在東海歷史系的一年,十分用功,重心在中國通史上。平常各科都下了相當 工夫,待考試來時書唸不下去,充分體會「不考不玩,小考小玩,大考大玩」。考 古系大學時期,很受連照美小姐照顧,常被研究生黃逢仙學姐,邀去她們大學班的 活動。大二獲教育部中國文化自然科學獎學金。大三突然開竅,有了自已的思想, 學習先懷疑再印證。任學會副總幹事,系所同學支持共遊頭城、礁溪、蘇澳的活 動。畢業論文,由連姐介紹宋先生推薦,得東亞文化研究獎學金。大四被選為班代 表,全班同學幫忙,於學生活動中心,和研究生尹建中、繆晶珍,舉行脫俗節簡的 茶會謝師,贈送畢業紀念冊給老師。唱了首正流行的電影主題曲 To Sir With Love,建中兄清唱了平劇二進宮。畢業紀念冊曾說,大學生活沒有遺憾之語,有「我歌我唱樂陶然」之感。 進考古系後由士朋師推薦,暑假在民族所幫所長凌純聲先生抄汎太平洋研究 稿件,並參加了宋文薰先生的麒...
Recent posts